唯一路系列丛书之二《中道》

造作戒的例子

比如,向僧人求戒以后,极力的控制与打压身心,为了不让自己破戒,戒律持守得相当困难与苦闷。一旦持戒成功,又感到志满意得,我慢增长。假如不小心破了戒,则会伤心、苦闷与不安。

造作禅定的例子

比如,极力让心获得宁静,努力让心聚焦并静止在单一的所缘上;努力让心迷迷糊糊地与某一所缘沉浸在一起,不知冷热寒暑;更有甚者,努力想要透过禅坐来获得天眼通与天耳通;越是看见鬼、天神或神奇的力量,就越觉得自己的禅定水平了得,诸如此类的。

造作智慧的例子

比如,不停地思维与分析自己的身心是不净的,是界、蕴、名、色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,是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的。犯此错误的原因在于,某些人误以为修习毗钵舍那是经由这样的思维和分析来进行的。

事实上,修习毗钵舍那不是依靠思维,而是要以觉性和智慧真正洞悉到名色身心的实相。哪怕修习毗钵舍那只到达生灭随观智的阶段,也需要摆脱“思慧”而直接觉知名色。

造作解脱的例子

比如,刻意让心恍惚、让心广大;刻意将心空掉、让心停驻于“空”或“无”,这是属于修习无色界定;又或是灭掉“感知”(心),仅剩下僵硬的、毫无知觉的色身,这会导致死后出生在无想有情天(梵天的一种)。

特别需要指出的是:造作觉性、戒、禅定、智慧甚至解脱等境界时,一次只能造作一种境界。事实上,这些善法不是完全独立、而是相互依存的,尤其是戒、禅定与智慧。在圣道生起时,它们会同步生起。

即便在培育圣道的前期筹备阶段,也就是在致力提升觉性的阶段,戒、禅定、智慧也是同时培育的,而不是某一时段持戒、另一时段修习禅定、再一个时段去开发智慧。

“中道”是一条细窄的羊肠小道,掩身于数不清的极端之路中,很难被发现。

“中道”是一条不精进也不放逸之路。这条不造作善也不造作不善的“善上善”之路,唯有佛陀可以仅凭一己之力而觅得它。

佛陀曾经教导:“诸位行者,世尊已经以无上智慧揭示了修行的中道,故而不要再靠近两个极端。让法眼生起,让智慧生起,其必然导向寂静,导向卓越的领悟,导向正觉,导向涅槃。”

作为佛弟子,若想正确地走上中道,就必须学习与了解佛陀的教导。

在下文中,作者将就佛陀教导的“不精进也不放逸”给予进一步的阐明,以及阐明如何依据中道而实践。

 

Pages ( 7 of 7 ): « Previous123456 7